2025.08.01
來源:
作者:范國興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fā)光發(fā)熱,為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笨吹搅暯娇倳浽谖逅那嗄旯?jié)前夕給謝依特小學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隊隊員的回信,不由想起曾經(jīng)那段支教的歲月。
在寫《支教的意義》時,我曾無數(shù)次拷問自己選擇支教的理由,“仿佛在城市久了,沾染了塵埃,很難能夠用一種孩子的單純清澈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看待這一種美好而高尚的行為?!薄坝只蛟S是想的久了,一種凈化心靈的渴望,開始充斥著曾向往著自由的夢?!?/p>
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的我們,尤其是正當青春的文學青年,總想為自己定義。迎著一個個不被理解的眼神,告訴自己: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傾盡全力地投入并盡力做到最好,在有限的規(guī)則內(nèi)享受自己所能夠掌控的一方天地,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
當時代賦予的使命、組織號召的行動,與內(nèi)心追求的夢想耦合,一場屬于青春的旅途便注定了。于是,一個背囊,一張車票,加上青春無悔的選擇,便同河南大學第八屆研究生支教團的伙伴們,一路向西,來到了一個有著一群追夢的孩子的地方——甘肅瓜州。
選擇,是人生最大的一道難題。但對與錯,不在于你如何選擇,而在于你選擇之后如何對待,如何走下去。我也曾無數(shù)次問自己支教的意義:保研?歷練?經(jīng)歷?奉獻?當?shù)?9個教師節(jié)來臨,站在國旗下的我,以支教教師的身份高舉右手宣誓,胸口的紅領巾飄蕩,眼前是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我似乎明白了:青春在于行動,在行動中有收獲的喜悅,感恩的心,被認可的幸福,青春賦予的責任,奉獻之余的感動。
當踏上東歸的列車,回想支教一年的點點滴滴,仿若一場旅行,旅途中多了幾百個叫不上名字的學生,多了1個排演了《追夢的孩子》的18班。點點不舍和感動,映著內(nèi)心“選擇支教,我無悔”的堅定,裹著車輪的哐當聲入了夢,也寫進了我的人生,我的閱歷,我的過去。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肯定了謝依特小學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隊發(fā)揮的積極作用,更是指出了“自身也得到了歷練和成長”。我想,這才是支教最大的財富。
時光荏苒,不再青春的我,已在中交工作了八年。作為團青干部,回想工作的身邊人、身邊事,無數(shù)中交青年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期許的——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蘇澤伊同志用鏡頭把“溫泉號”TBM刷新世界記錄的掘進速度定格在西北邊陲,楚尚奇同志讓中交藍和黨旗紅在G318線海拔最高的東達山埡口交相輝映,崔躍鵬同志把無悔的青春贊歌寫在世界最長的川藏易貢隧道,井鵬鵬同志帶領藍馬甲環(huán)保志愿團隊穿梭在廣袤的可可西里無人區(qū),王飛同志從波墨公路走上了超過5000米的昆侖之巔,王曉東同志跳出如春云南選擇征戰(zhàn)海拔近5000米的唐古拉山,楊兵同志選擇從中原沃野走上青藏高原……
?黨旗所指就是團旗所向。青年們,讓我們一起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帶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熱忱的家國情懷,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企業(yè)最需要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效最前沿、安全生產(chǎn)第一線、急難險重主戰(zhàn)場、“一帶一路”大舞臺,練就過硬本領,發(fā)揚奮斗精神,以青春之我建設青春之中交,為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范國興)
返回